
↑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,台灣民眾拿起鏟子穿起雨鞋走進災區
近期震災發生後,許多民眾自發前往災區投入志工與救援行動。在泥濘、積水與廢墟環境中,滑倒或受傷的風險很高,因此保持自身安全同樣重要。
災區常見環境狀況
-
泥濘、積水、飛濺泥水:容易弄濕鞋子和腿部。
-
鬆軟或不穩地面:容易陷入或滑倒。
-
長時間行走或站立:容易腳疲勞或磨腳。
-
尖銳物、釘子、碎玻璃:增加刺穿或割傷風險。
適合的工作鞋特徵
-
長筒設計:阻擋泥水和小碎片,保護小腿不受汙染與擦傷。
-
束口設計:緊貼腿部,對腿細的人也能固定鞋口,防止異物接觸腿部。
-
鋼頭與防刺穿鞋底:保護腳趾免於重物撞擊,鞋底能防刺穿,避免踩到玻璃、釘子或鐵片受傷。
-
預留空間:鞋碼略大於腳長,長時間行走不會讓腳腫或腳趾受壓,保持舒適度。
常見誤區(別做)
-
穿高跟鞋或一般運動鞋進場:抓地力不足,容易滑倒或刺穿腳底。
-
鞋碼不合:空間太大或太緊,都可能磨腳或增加受傷風險。
-
忽略鞋底清潔與檢查:鞋底可能藏有釘子、玻璃碎片或小石頭,未及時清理容易刺穿鞋底或造成受傷。
-
忽略長時間舒適度:缺少內墊或避震中底,長時間搬運或行走容易疲勞或磨腳。
給志工們的話
在賑災現場,安全防護是首要考量。厚底、防滑、抗刺穿與鋼頭保護是基本條件。依任務需求挑選合適的雨鞋或工作鞋,再搭配正確清潔與保養方式,能有效降低受傷風險,確保救援行動順利進行。






